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

青羊区公众信息网

  • 信息详情

 青羊区位于成都市区的中西部位,得名于区域内驰名中外的道观“青羊宫”。全区幅员面积66平方公里,辖14个街道办事处;年末总户数181139户,户籍总人口537401人,人口密度为8142人∕平方公里,人口出生率8.48‰,人口自然增长率3.47‰。

     青羊区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以古蜀国地置成都县;公元前311年,张若筑成都城(大城),青羊区地域为成都县城西半部及近郊。成都县历代为京、郡、府、州道的附郭。明代,在今四川科技馆一带修筑蜀王府(习称“皇城”);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于大城之西增筑满城(又名“少城”)。青羊区地域内形成大城包“皇城”、“少城”之城势。青羊区的前身西城区于1953年5月20日正式建置,后区域屡有变更。1990年9月,成都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以原西城区13个街道办事处和原金牛区苏坡、文家两乡行政区域组建新的青羊区,形成城乡一体的格局。2004年7月,统筹城乡发展,开展撤乡建街道、撤村建社区工作,苏坡、文家两乡政府建制撤销,改设街道办事处,随之两乡的农业户口转为城镇居民户口,实现一元化管理。

    青羊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区域内有太阳神鸟之巢金沙遗址、中国诗歌文化中心杜甫草堂、道教圣地青羊宫、第一都市禅院文殊院、古风悠扬的宽窄巷子、浪漫温润的琴台故径、民族之魂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民俗文化聚集地“锦绣工场”以及商代船棺遗址等,成为成都市历史文物、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的密集区和重要的宗教文化分布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青羊区文化旅游业极具竞争力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区域内有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教区等10所大专院校及国家级重点示范性中学石室中学和树德中学等名校,有四川科技馆、四川博物馆、四川美术馆市体育中心、市文化宫等文化体育设施,有省医院、市三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

    青羊区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区域内交通四通八达,在建的成都地铁一、二线均贯穿区境;人居环境优美,有浣花溪风景区、天府广场、人民公园、文化公园、百花潭公园、浣花公园、绿舟公园、东坡体育公园等一批园林景点;开发建设的“光华东坡高尚文化居住区”、“清波高尚生态居住区”、“金沙古蜀川西民居高尚居住区”,已成为“新成都生活样板区”。

    青羊区有雄厚的产业基础。服务业的发展以“骡马商圈”“太升路商圈”和“光华·金沙商圈”为载体,中西部区域金融中心、区域性商务中心和区域性商贸中心正在形成,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71.9%;都市型工业创造出“蛟龙模式”“东区模式”“绿地经验”,工业总部基地初具规模,航空工业基地、模具产业基地、税源总部基地加紧建设;宽窄巷子、文殊坊、锦绣工场等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建成开街,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逐步显现。

     青羊区是“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国家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全国统筹城乡公共文化建设实验区”、“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和“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等。

    青羊区14个街道中,有3个涉农街道,农村人口约4万人。近年来,青羊区按照成都市委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大力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坚持“三个集中”的思路和方法,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青羊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四句话:产业支撑特色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居民城市化和推进机制长效化。

    2008年,青羊区坚持“两手抓”,争当先进,争创一流,取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抗震救灾中,派出抢险救援人员21146人次,抢运伤病员2010人,受灾群众安置点接收区外受灾群众1021人次,向社会募集捐款3425.4万元;投入1400万元,完成崇州街子镇、怀远镇对口援建任务,协助安置受灾群众2037户73377人。

   2009年,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7亿元,同比增长1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6亿元,同比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0亿元,同比增长1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

    【主导产业提升发展】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制发《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修改完善《推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金融商务业持续发展,成功引进渤海银行、南洋银行,区域性金融商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业创新发展,打造特色街区“都市五朵金花”(琴台路餐饮珠宝特色街区、太升路通讯产品特色街区、宽窄巷子文化休闲特色街区、文殊坊文化旅游特色街区、金沙遗址旅游餐饮特色街区)和六大品牌节会(成都国际通讯节、成都美食旅游节、西部文物拍卖博览会、诗歌文化节、新春购物节、精品家俬节),琴台路被评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商贸流通业提升发展,全区新增商业商务面积63万平方米,骡马商圈、太升路商圈、光华·金沙商圈凝聚力、竞争力、辐射力进一步增强;新型创意产业积极发展,青羊绿舟创意产业园税源总部基地样板区初具形象。

都市工业不断优化。工业集中发展区总部基地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获得“中国总部经济杰出贡献奖”;新引进总部企业42家;5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4.26亿元,同比增长34.8%;实现入库税金3.02亿元,增长29.05%。航空工业加快推进,611所平台基地项目进展顺利,132厂民品基地、一航民机项目相继奠基;青羊模具产业园一期交付使用,宏明双新一期、瑞联电器等项目竣工投产,凯腾四方、盟宝手机一期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年全区完成技改项目27项;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2.72%;总部型、科技型企业占全区工业企业的80%。

  【重点项目扎实推动】  全年突出抓好153个重点项目,完成总投资126.7亿元。名人城市酒店、工业总部基地二期等项目竣工;宽窄巷子保护区工程于6月14日开街迎客,成为地震灾害后全市旅游业复苏的重要标志;时代春天、万瑞金沙微型CBD、富力熊猫城二期、华置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绿舟创意产业园完成土地拆迁1300亩,开工建设税源总部基地示范楼宇2.5万平方米,新型社区36平方米,完成投资4.3亿元;新区商业中心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城乡环境统筹改善】  江安河污水处理厂、货运大道等市级重大项目积极推进;龙嘴、金沙片区规划道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区属248条中小街道、15座桥梁和128公里乡村道路进行全面维护,硬化乡村道路24公里,现代城市综合交通样板(示范)区通过交通部验收;投资1800万元,对26个菜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完成“两轴四片”青羊区范围城市设计,“两轴四片”旧城改造重点推进,新一村一期、成保厂、陈麻婆等地块项目完成拆迁,红庙子、上汪家拐等地块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文家、黄田坝“城中村”改造年度任务,拆迁26万平米,购安置房20万平米;建成三环路沿线生态带,启动外环路生态带建设;实施破墙透绿2090米,新增绿地37.1公顷,拆除违建9.3万平米;综合整治大气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打311天;“数字城管”覆盖全区,实现“12319”热线与系统平台并网运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三个集中”纵深推进】  工业集中发展区完成投资15.5亿元,建成厂房及配套设施27.6万平米,至年底,累计入驻企业287家,工业集中度88.9%;建成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136万平米,在建和即将开工建设112万平米,1.1万农村居民入住新居;全区累计流转土地2.2万亩,规模经营率90%,农村居民股金、租金、保险金等稳定收入占总收入的1∕3以上。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分类和权属调查;探索创新“198”生态绿地建设模式,提升生态绿地建设综合效益;完成老集体和挂靠集体企业改制8户;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整合优势资源,组建青羊国投建设公司,发挥政府资源的撬动作用;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震灾后,分别与深圳海洋王公司、大中华停车场等重大项目开发业主签订投资(增资)协议,投资总额逾100亿元;利用“西博会”举办“青羊区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推介会”,在“四川重振旅游工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上,推出项目17个,签约金额81亿元;参加“四川省灾后重建投资说明会”,签约重大项目6项,投资总额53亿元。全年引进到位市外资金95亿元,同比增长30.1%;实际使用外资6.2亿美元,同比增长39.9%;完成外贸出口6.3亿美元,同比增长61.9%。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构建公共财政体制,全年财政对社会事业投入4.9亿元,同比增长12.4%;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9722万元,推进树德实验中学、文翁实验中学、绿舟中学、红碾小学灾后重建;实施名校西移,泡桐树小学、实验小学和草堂小学分校(西教区)建成招生;建立教育中介评价机构,实施“新教师达标认证”。城乡卫生领先发展,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区,建成公共卫生综合信息平台和应急指挥系统,实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零事件”;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投资360万元的草堂卫生服务中心正式运行,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和“15分钟健康圈”覆盖率均100%;全面推进优秀全科医生进社区、家庭医生进家门工作,“爱心门铃”服务基本实现需要人群满覆盖。全国城乡统筹公共文化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青羊区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诗歌之乡”,康庄社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青羊文化艺术中心,完成国家一级文化馆和图书馆的创建,全区街道综合文化活动站、社区文化活动室全部达标;成航社区被评为国家级社区体育建设俱乐部。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成都市创业促进中心青羊分中心、成都市人力资源市场青羊分场,实现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农村新型社区入住1户就业1户;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539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970人,其中“4050”等援助对象2071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社会保障能力增强,城乡居民综合保险覆盖率100%;保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满覆盖,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城乡医保实现并轨;投资1800万元,开建青羊综合托养中心;资助“空巢”老人1440人,安装老年人呼叫救助器54个;困难群体年人均受助4099元,比去年提高378元,实现城乡救助并轨。

联系方式
管理单位:成都市青羊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电话:86-028-86243541
传真:86-028-86243541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王家塘巷5号
邮编:610031

  • 友情提示
此页是<青羊区公众信息网>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 信息资料
信息名称: 青羊区公众信息网
信息栏目: 信息简介 网站链接
网址链接: www.cdqingyang.gov.cn
收录查询: [百度收录] [360收录] [搜狗收录] [必应收录]
网页版本: 手机版 电脑版
本页链接: http://wangxidrwmj14.cocpoo.com/